圖為撫寧區檢察院、文物保護部門人員實地踏查石碑溝長城。 河北法制報記者 劉波 攝
。⊕叽a觀看秦皇島市撫寧區人民檢察院保護長城視頻)
□ 河北法制報記者 劉波
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象征。秦皇島市撫寧區轄區內有著68公里長城遺跡,為了保護長城,秦皇島市撫寧區人民檢察院在開展長城保護檢察公益訴訟的同時,專門為保護長城下發過檢察建議。2021年7月,該院更是聯合相關部門、鄉鎮制定了《關于建立長城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協作配合機制的實施辦法(試行)》,推進長城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專項活動深入開展。為了督促各部門、鄉鎮落實檢察建議和實施辦法,撫寧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們把踏查境內長城,調查長城現狀,發現長城保護方面的問題作為日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今年1月21日,記者跟隨撫寧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和撫寧區文物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對石碑溝到界嶺口一線的長城遺跡進行了實地踏查。
“咱們檢察院的這些檢察建議和文件的下發,對于我們保護長城來說真是倍感鼓舞。”撫寧區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楊大海介紹說,撫寧區的長城都是明長城遺址,大多沒有經過整修,是人們口中所說的“野長城”。以前人們的長城保護意識不到位,一些長城磚被村民搬回家蓋了豬圈、廁所,一些村民在長城上放羊,扒開城磚抓蝎子。隨著人們長城保護意識的增強,人為破壞長城的事情越來越少,特別是區檢察院下發了檢察建議,制定了實施辦法之后,長城保護更是引起了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視。2021年,撫寧區投資了300多萬元,除險加固了從程家溝到石碑溝一線6公里的長城。
在車上,我們一邊聽著情況介紹,一邊在崎嶇的道路上前行,道路兩側的山越來越高,越來越險,在轉過一個山腳后,一段雄偉的長城展現在我們面前。“這里就是石碑溝長城。”撫寧區檢察院副檢察長茹殿利和四級調研員宋長萬,已經記不清來這里實地踏查了多少次了。去年這里的整修工程完工,長城墻體已經修整一新,按照科學規劃、原狀保護的原則,文物保護人員對可能倒塌的墻體做了除險加固,一些雖然已經破敗但還堅固的烽火臺,在清除了雜草樹木后保持了原有狀態。
“我們每次都要實地勘查,看看在長城保護范圍內是否有開礦的,農業生產是否影響到長城的安全,長城有沒有被人為破壞,長城保護的各項措施有沒有落實到位。”茹殿利看著這段長城,眼神都變得溫柔了許多,他說:“我們要把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好,讓子孫后代都能看到。”
從石碑溝長城下來,走上大路,我們來到了界嶺口村。與其說村子在長城腳下,不如說這村子就是長城的一部分。楊大海說,明代時界嶺口就是長城的一個重要關隘,這里筑有城堡,現在城堡的大門還是界嶺口村進出村的主要通道之一。城堡大門年久失修已經破敗不堪,為了防止大門坍塌,去年文保部門已經將城堡上的樹木雜草清理干凈,今年文保部門還要對它進行整修。
“保護長城,守護民族文化,造福一方百姓,我們檢察機關將不遺余力。”撫寧區檢察院檢察長王志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