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肅寧縣直面“矛盾發現不及時、資源配置不優化、縣鄉聯動不順暢、部門銜接不高效”等社會治理問題,直面難題、直擊痛點,運用法治思維,巧施調理之法,積極構建“三級診療”社會矛盾治理體系,實現村理小事、鄉治大事、縣解難事。
平臺支撐提效力,實現社會矛盾分層過濾
以縣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為樞紐,縱向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平臺,將各類群眾訴求和社會矛盾全部納入“三級診療”體系,建立分層過濾的流轉交辦機制,將社會矛盾化解在縣域。一是做強縣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打造化解社會矛盾的“三甲醫院”。融合綜治中心、訴調對接指揮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成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按照實體運作、規范運行的要求,政法委牽頭,統籌政法單位和信訪矛盾突出的12個單位預約入駐;研發平安肅寧APP微端治理平臺,實現與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人民法院訴前調解指揮中心、12家專職調委會、57個縣直部門協同配合,強化與縣群眾工作中心互相銜接,打通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信訪調解關節;組建心理疏導和“六+N”研判專班,負責對跨區域、跨行業的重大疑難問題進行專家診斷、專業調解,讓人民群眾解決問題“只進一扇門解所有事”,打造醫治“疑難雜癥”的“三甲醫院”。二是做精鄉鎮訴前調解中心,打造化解社會矛盾的“鄉鎮中心衛生院”。建立縣訴調指揮中心“云視訊”指導,鎮黨委為核心、政法委員為軸心、派出機構積極參與、訴前調解中心全力配合的“黨建+”工作模式,完善“一鎮兩官”機制,既每鎮配備一名法官和一名檢察官,實行每周1天坐班,打造法治服務“外援團”,確保事事依法辦、件件都如愿。三是做實村級訴前調解室,打造治療未病的“村衛生室”。全縣每個村全部建立“五統五化”訴調室,發揮村訴前調解室“一線橋頭堡”作用。推進網格化管理,在原有基礎上,按照40-60戶劃分一個網格,實行”一格一員“,專職網格員發現矛盾糾紛后通過平安肅寧APP及時上報,與縣、鄉中心網絡互通,小事格內解決、大事全網聯動。
法治賦能聚合力,實現調解力量專業集成
一是強化解紛力量?h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堅持以法為“基”,以人為“本”,選拔聘任7名“老中醫”式調解員,設立“資深法官調解室”“人大代表調解室”、“政協委員調解室”、“心理疏導室”等品牌調解室;遴選117名業務骨干,組建法律政策專家庫,為調解工作提供專業指導。各鄉鎮訴前調解中心,以“法官(助理)+N名人民陪審員(特邀調解員)+書記員+職能部門”的形式組成,負責法制宣傳教育、調解矛盾糾紛、引導立案,對村級訴前調解室進行管理、指導、考核。村支部書記擔任調委會主任,遴選農村新鄉賢擔任調解員,培養“一村一法律明白人”,同時建立以綜治小區長為基礎網格員和“十五員”為兼職網格員的“網格員”隊伍,重點發揮網格員發現矛盾糾紛及時上報的作用。二是下沉政法資源?h司法局與縣檢察院在中心聯合設立行政爭議化解中心,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派出所、司法所、綜合執法隊等職能部門對接鄉鎮訴前調解中心,借助“三級診療”體系實現所有的矛盾糾紛一個中心受理處理。三是提升解紛能力。印發《肅寧縣千名調解員大培訓方案》,每月按照條線對縣鄉村三級調解組織全員培訓。研發“在線學”法律游戲小程序,對接司法部法律知識庫,讓調解員輕松學習法律知識,提高隊伍能力水平。
完善機制強動力,實現調解潛能有效激發
構建源頭防控機制。構建網格化管理機制,將社會治理的觸角延伸到戶,使問題發現的早,化解在小。建立信訪難題會商和政法單位協作會商兩個機制,下沉力量,觸角前伸,關口前移,由專家團隊集體“把脈會診”,讓鄉鎮的信訪案子治根、治本、治源,防止“案結事不了”。構建分層過濾機制。完善縣鄉村日排查、周調度、月研判機制,對發現的風險點自下而上層層過濾,村理小事,鄉治大事,縣解難事,三級鏈條由“平安肅寧”APP貫穿,層層推進、環環相扣、責任清晰、配合默契。構建分級預警機制。依托研發的“社會治理一張圖”對矛盾糾紛實現三色預警,黃色預警,風險較低,一般性關注;橙色預警,有一定風險,中心重點關注,下發提醒函;紅色預警,容易引發“民轉刑”或群體性事件,縣委主要領導重點關注,提交“縣五人領導小組會議”處置。構建責任傳導機制。探索實行信訪案件領導干部包聯“終身”負責制,建立“一報一牌”制度,組織、紀委聯手,建立主體明確、責任分明、過程可溯、失責可查的責任鏈條,研發綜治大腦,后臺智能監控,每月排名,進一步強化鄉鎮的屬地責任、行業監管責任、部門協同責任,為突破“難題”找到了一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