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波
初二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班主任老師一怒之下對其進行了不恰當懲罰,學生身心受到傷害,家長一紙訴狀告上法庭……在學校法治副校長、秦皇島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熊偉的調解下,涉事老師與學生家長達成和解,學生和老師都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家長自愿撤訴。
今年4月,秦皇島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接到該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轉來的一條線索。一名學生家長稱,其在某中學讀初二的孩子因沒有遵守課堂紀律,被班主任老師用不恰當方式懲罰。因為學生身心受到傷害,家人已經起訴到法院,要求學校分別賠償孩子精神損失1元和身體損害1元,希望檢察機關予以關注。
了解緣由后,秦皇島市檢察院未檢干警立即將該情況報告給該學生所在學校的法治副校長——該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熊偉。熊偉高度重視,立即展開調查。經多方證實,該學校老師陳某在對學生實施懲戒過程中,未按《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依法依規處理。學生家長報案后,學校、公安派出所多次參與協調,均未促成和解。由此,家長訴至法院,想要個“說法”。
解鈴還須系鈴人,心病還需心藥治。本著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原則,檢察機關開啟了矛盾化解的一站式法治服務之路。
“我對孩子表示過歉意,但是家長并不認可,以后再也不敢管孩子了,怕說多了又會引起家長投訴。”熊偉與涉事教師陳某進行多次深入交流后,陳某終于道出了心聲。對此,熊偉予以耐心勸解:“老師教書育人,肩負重大責任,《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讓教育懲戒進入了法治軌道,讓教育懲戒有尺度、有溫度,必須依法依規而行,尋求最佳平衡點。”
在隨后與家長溝通時,熊偉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內容,以“依法帶娃”作為切入點,詳細分析了學校、家長、學生的各自責任:“老師因為自己的行為受到了處分,學校也召開了警示教育會,家長在安撫孩子的同時,也要正面引導孩子承認錯誤、改正錯誤……”
從電話溝通到面對面詳談,熊偉的一步步釋法說理讓當事人打開了心結,各方出于對未成年人利益的保護,愿意坐下來用最大的誠意與信任,共同友好解決問題。最終,老師承認了自己的懲戒失當行為,表示將引以為戒。學生家長表示:“感謝法治副校長重視我們的想法,經過反思,我們作為家長也有不當之處。我們愿意撤回起訴。”學校代表由衷感謝法治副校長的履職責任擔當,依法圓滿化解了老師懲戒失當事件給學校帶來的影響。
該學校組織召開了懲戒警示教育會,開展師德師風大整頓,宣布了對涉事老師的處分,并要求全體教師以此為鑒,在對學生實施懲戒行為時,必須依法依規、有理有據,正確把握教育懲戒尺度,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家校溝通機制,采取教師互評、學生問卷、家長問卷、教師問卷等形式,全面梳理排查問題隱患,讓學生和家長信服。
日前,熊偉再次來到學校以法治副校長身份主導召開依法治校座談會,并帶領大家學習相關法律規定,為全體教師送上一堂“量身打造”的法治課,平日里授業解惑的老師變成了求知若渴的學生。圍繞教師們關心的教育懲戒問題,熊偉一一答疑解惑,并對學校處理涉訴事件以及老師和家長分別提出指導建議,家長與學校簽署了諒解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