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法制報記者 曹永學
整齊成排的磚房,串聯大街小巷的柏油路,從外表看,侯家莊村似乎和正定縣大多數農村并無異樣,可是,采訪下來,記者卻被這個村莊內在的“素養”深深感染了。
侯家莊隸屬于正定縣南牛鄉。村子不大,365戶,1300多口人。“這些年來,我們村沒有發生過治安案件,也沒有出現過信訪問題。”說這話的時候,侯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周鶴鶴帶著些許自豪。
記者采訪中發現,侯家莊村在發展過程中其實并非一帆風順。2010年以前,利用廢品作原料生產泡沫顆粒是村民的主業,村里70%的農戶都經營這一行當,年收入大多在10萬元以上?墒,作坊式的泡沫顆粒生產污染環境,特別是造成嚴重的水污染。根據國家政策,要全部取締。
阻力可想而知。這個時候,黨支部的威力就顯現出來了。村干部帶頭停了自家的生產,村“兩委”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各自做自己家人、親戚、朋友的說服工作,最終村里的泡沫顆粒生產全部取締。
侯家莊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落實政策的執行力強,成功的秘訣不是“壓”,而是“疏”。舊的財路斷了,黨支部、村委會就探索新的致富途徑。他們發揮鄉賢能人的參謀作用,根據本地市場需求,引導資金實力雄厚的戶轉產投資建設鞋廠,同時引進資金,把村里原來的一些廠房出租給外地來的廠商,轉產板材等產業。經過幾年時間,全村平穩轉型成功。
正是把群眾的利益裝在心里,用行動取信于民,所以,這些年來,侯家莊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在村民中威信很高,村干部說話管用,村民之間有了矛盾糾紛,都找村干部解決,調解解決的問題,從沒有人反悔找后賬。今年4月,村里一戶人家的老宅房子坍塌,砸了后鄰的三輪車等物品,恰好這兩戶人家多年有隔閡。后鄰找到村黨支部書記周鶴鶴,要求前鄰賠償。周鶴鶴給在縣城居住的前鄰打電話說明了情況,前鄰說,你們看著辦吧,我相信你們。經過公平調解,賠償一次性解決。
村“兩委”雖然執行力強,但對村里的事情從不大包大攬,而是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大家的事情大家辦。村里成立了鄉賢議事聽評會,民主制定村規民約,讓村民自我約束,自我規范,形成文明村風。
侯家莊村原來辦白事,中午吃了大鍋菜,等出殯回來,還要涼菜熱菜加酒水招待,直到酒足飯飽天快黑下來,親戚鄉親才會散去。辦次白事,大家都感到有壓力,可是流傳下來的習俗誰敢破呢?紅白理事會敢破!根據村規民約的規定,誰家有了白事,紅白理事會就去監督,村干部家有了白事,就主動帶頭。慢慢地,新的風俗形成——辦白事,就管中午一頓大鍋菜,桌椅板凳村委會提供;不放炮,不請嗩吶吹打,不唱戲;孝服村里提供,用后返還。“現在辦場白事,千八百塊錢就能辦下來,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60多歲的村民朱新計說。
為了讓村干部的思想和時代脈搏同頻共振,提高他們依法履職、依法辦事的能力,侯家莊村每月開展一次“法律大講堂”,由包村律師結合中心工作和熱點問題對村干部進行專題法律講座。村里確定了三名村干部為“法律明白人”,針對當前農村常見的矛盾糾紛問題,對村民開展以案釋法,常態化教育村民知法懂法守法。
懂法了就懂規矩,懂規矩了素質自然會提高。村民朱新計向記者講了一個事例,村里有臺流動點歌車,晚上年輕人想唱歌了,怕影響村民休息,就把車開到村外去唱歌。這樣的良好村風,讓經過了世事滄桑的上歲數的村民們感慨不已。
侯家莊村變了,變得越來越好了。大街小巷硬化了,路燈亮了,環境污染得到治理后,村民們喝上了干凈的自來水,村里還新建了衛生室、老年互助幸福院、村民健身廣場、社區服務中心……
“在這樣的環境里生活,別說違法犯罪,就連婆媳矛盾也很少見了。”周鶴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