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特約評論員 徐西慶
近日,一部入圍第7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節奏緩慢卻動人的電影《隱入塵煙》,引發熱議。熒幕上,一段寒來暑往、春種秋收、四季輪轉的時光上演,馬有鐵和曹貴英這對被苦難包圍的農村夫妻過完了令人感嘆、令人震撼的一生。有人說這是“寫給鄉村的散文詩”,有人說這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底色”。無論如何去評價,可以確定的是,這還是一部關于“生活與生命”的故事,它告訴觀眾:每一個生命都是絢爛的,都不能被忽視。
“沒有說苦,卻苦出天際;沒有說愛,卻愛進了骨髓。”苦是這部影片的底色,但事實上,讓人震撼的是在苦難中尋找“甜蜜”的堅韌和執著。當我們看到曹貴英打著手電筒迎接馬有鐵回家并且從懷里掏出熱水瓶時,愛情的力量一下子觸動了心弦;當我們看到他們在借住的土屋被推土機推倒前還記掛著屋檐下的小燕子,我們感受到了身處劣勢的生命對其他生命最基本的悲憫;當我們看到他們合力打土磚蓋土屋、有了屬于自己的家,我們感受到了欣慰和喜悅、感受到了光明和希望……平平凡凡,也能有滋有味。經歷苦難也要奮起抗爭,經受冷漠也要溫暖地活著,即便深陷生活的荒漠也要伴著“真善美”蓬勃生長,這就是我們抵抗歲月滄桑最有效的方式。
某種程度上,《隱入塵煙》還是一束光,一束穿透塵煙的光、一面引人反思的鏡子。借助孵蛋箱中透出的星星點點的燈光、透過金燦燦的小麥和沉甸甸的玉米,相信更多普通人會記起生活原來的樣子、記起自己內心的夢想和堅守,繼而擺脫自己的“迷茫”和“空虛”,甩掉心中的“抱怨”和“倦怠”。當面對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沖擊時、面對生活的嘈雜和喧囂時,當置身繁華和誘惑之中時,“馬有鐵”“曹貴英”會喚醒我們,讓我們的生活保持一份靜默和堅持,讓我們的生命倔強、挺拔、拒絕“隱入塵煙”。
在影片中,曹貴英意外落水死亡“隱入塵煙”,土坯房在挖掘機的轟鳴聲中倒塌也“隱入塵煙”……塵歸塵、土歸土是時間運行的方式,但被時間銘記被歷史認可卻是生命的吶喊、生活的能量。不論是扎根泥土種植糧食、喂養牲畜的人,還是奔跑在城市大街小巷、埋頭在實驗室里的人,每個人終將謝幕,但心中沸騰過的善意、汗水澆灌出的價值、雙手拼搏出的成績、合力闖蕩出的事業,將會在人們的心中獲得永恒。生逢充滿生機、到處是機遇的時代,我們更加堅信:所有奮斗的人都會成為被看見、被尊重、被賦予掌聲和喝彩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