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春莉
我們這一生,首先應學會的一課,就是接受平凡的生活、平凡的自己。如何能在平凡中不虛度光陰呢?唯有在匆匆的歲月中,用一本書來慰藉生命中最平淡的歡喜。
在我看來,讀書是一種心靈的活動,是靈魂間的泛香。從小生活在農村的我,與瘋長的野草一樣,自由而快樂地生長,在田間地頭都留下我小小的身影。
身為會計的媽媽每天忙碌,那賬簿上的一串串數字讓我在潛移默化中喜歡上了數字,喜歡上了寫字。父母忙碌著,我就用小木棍在土地上寫數字。媽媽見了,買了好多小人書給我,教我拼音、認字。從《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到《雞毛信》《蘆蕩小英雄》……我無數遍地展開,就是想在一篇篇的文章中收獲一份熾熱,感受文字撲面而來的欣喜。那段時光里,我拿木棍當筆,用土地當紙,讓我收獲了無盡的讀書之樂。
后來,因父母工作變動,我們從農村到了城市。其實,那時的我并不了解,父母是為了讓我和哥哥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才選擇離開生我養我的小山村。自此,打開了我熱愛讀書的一個旅程。爸爸為我制作了書桌和書架,第一次坐在書桌前,看著眼前書架上羅列著一排排整齊的書籍時,我像是自由遨游于書海的孩子,似乎永無止境。
在我十八歲生日的時候,哥哥送了我一本書——《撒哈拉的故事》,我深深驚嘆于這種寫作的方式和構思,更向往三毛的灑脫。只因一本地理雜志的吸引,三毛就背著行囊走進了荒涼單調的沙漠,而她卻在其中找到浪漫濃情的異域情調,字里行間都令我感受到她對生活的熱愛和面對困難時的堅定不退縮。因為有夢,所以勇敢出發,既然選擇出發,便只顧風雨兼程。生活的味,總有苦澀,她卻能將苦澀變成濃濃的甘甜,安然自若。
隨著時間推移,物是人非,唯讀書一直伴隨著我的生活。讀書,讓我感受到成長是一件多么值得期盼的事。我總覺得,每一本書的出現都源自一份耐心地守候,它們在我的生命各階段出現,引領不同階段的我品味出不同的書韻。
自2010年從事警務工作以來,我更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我的心就像是一個書籍的容器,讀書,開闊了我的思緒,我開始嘗試著寫作,有了明確寫作興趣和方向,作品也多次刊載,給了我堅定的信念,是寫作打開了我的生活,是讀書讓我喜歡上了寫作。是讀書,讓我的心中總有一扇窗因其而明亮起來。
我感謝父母給了我一個好的讀書環境,讓我能在有限的光陰里多讀書、讀好書。從讀書中清楚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渴望,用書籍開闊了眼界。其實,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在于學歷、外貌、出身,而在于我們所朝的方向,在這樣的閱讀寫作環境中,努力成為安靜又簡單的女子,更促成更加飽滿和自信的自己。
讀書就像是一個人在旅途中,心隨景動,從起點到盡頭,也許迷茫,也許孤獨,但只要有書籍的指引,不管路多遠、多坎坷,都能把足跡連成最美的生命線。
。ㄗ髡邌挝唬呵鼗蕧u市公安局北戴河分局)